重新“遇见”菜市场里的昆明
  • I want to share
一日三餐,市井烟火。菜市场承载着千家万户“舌尖上的幸福”,也是一个充满烟火气息与市井情调的地方。随着市更新浪潮渐起,昆明越来越多的传统菜市场正在被升级改造、重新定义,以更完善和更具活力的模样重现,成为展示昆明形象、反映民生福祉的重要窗口,以及都市年轻人眼中具有网红打卡功能的市井空间。

在这里“遇见”昆明

“每个地方的菜市场都有它的特色,而昆明的菜市场,最能反映‘春城’特色。”博主“爱吃米线的小王”是名在昆明上学的90后广西姑娘,她已经发布了多篇昆明菜市场日志。为什么爱上逛菜市场?她解释说,活色生香的菜市场藏着当地人最真实的生活,想要了解一座城市的人文,那里有最好的答案。

确实,除了通常的碧绿蔬菜、鲜活鸡鸭、清新瓜果,很多菜市场爱好者到昆明的第一件事,就是去见识下阳荷、白参、千里香、象牙菜、臭菜、海菜、芋头花等特色菜,这些最“野”的菜,带着森林里泥土和露水的芳香,在当地菜市场里被集中展示,成为人们了解昆明生物多样性的捷径。此外,酸浆米线、野生菌、玫瑰花酱更是昆明菜市场的标配,彰显着这座城市丰饶的物产和兼容并蓄的饮食文化。

菜市场有着最质朴的柴米油盐本色,对于住在附近的当地居民来说,对此或许有更为真切的感受。作为昆明土著的顾欣冉家住篆新农贸市场附近,从小她就跟着父母去菜市场,在不同摊位间寻找性价比最高的菜品,找利索的叔叔阿姨杀鱼杀鸡,末了还不忘到市场的公平秤上称一称……这样的购物经历,是顾欣冉对菜市场的原始记忆。

长久以来,由于顾欣冉早出晚归,工作和生活作息与传统菜市场的营业时间不太匹配,所以她很少再踏进菜市场。直至去年某个周末陪着父母逛篆新,她猛然发现,菜市场的最大价值兴许就在于真实的人情体验。就如作家马未都《菜市场里的人情》文中所讲:“菜市场对我的诱惑不是菜,也不是肉,而是浓浓的人情。”

最为重要的是,品类丰富、价格实惠、食材新鲜已经是一个个菜市场的“基本修养”,它不仅能满足大家日常的饮食需求,而且是平价菜品和当地特色小吃的聚集地。“多年不涨价的豆花米线”“20元实现水果自由”等帖子让越来越多的网友体会到:慢悠悠地逛昆明菜市场,就能领略这座城市的风土人情和灵魂底色。

升腾市井烟火气

随着消费升级和数字化浪潮,传统菜市场转型改造成为必然趋势。这几年,昆明各大菜场都在提档升级,菜市场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已经从原本的脏乱不堪,逐渐变为既有颜值又有内涵,还保留了烟火气。

步入东站农贸市场,干净的地面、整齐的摊位,墙面被大幅的壁画填满,一股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。市民赵洪说:“两年多前这里是另外一副模样,拥堵的市场通道、老化的设备设施、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、私搭乱接的电线……不过,现在完全变了个样,兼具实用与美感。”经过改造后的东站农贸市场以全新形象呈现在市民面前,这个占地1.4万平方米的农贸市场被整合成一个集海鲜、冻品、生鲜、小吃、夜市、超市和水果批发共七大板块为一体的综合性市场,日均人流量近万人次。

作为昆明首个智慧化农贸市场,昆钢凌波集贸市场里免费WiFi、扫码支付、电子显示屏亮照亮证、食品快检信息实时公示、智能溯源可微信扫码追溯、客户可扫码对摊主点赞或举报等“智慧”元素随处可见。“市场入口放置触摸查询机和LED大屏,可直观看到市场每天的交易量、人流量、蔬菜价格、经营户红黑榜单以及广告宣传语等信息,就像网购能先了解网店等级、商品评价一样,做到心中有数,也更有助于摊主提升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。”市民纷纷点赞昆钢凌波集贸市场这一波“智慧”操作。

近几年,昆明大力开展“菜篮子”提升工程,落实农贸市场有完善的硬件设施、有严格的管理措施、有卫生整洁的场容、有安全放心的商品、有井然有序的周边环境“五有”要求。如今的昆明菜市场,正逐步告别以往“脏乱差”的形象,变成一扇扇展示美好昆明的窗口向人们敞开,不仅为市民的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和实惠,还开启了全新的采购体验,吸引更多人争相打卡菜市场。

(来源:昆明日报,感谢原作者的辛勤创作,转载只是为了更好的传播新闻资讯之目的,未与作者取得联系,如有侵权,请原作者速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稿!)

----------睿途士·农贸市场智慧系统专家----------

  【睿途士首创】颠覆传统的“智慧农贸市场溯源管理系统”解决方案,为农贸市场的智慧化建设和管理提供了一个高标准、高质量、智慧高效、管理规范、方便实用的指导方向。同时也为政府的市场监管部门提供了有效工具,给企业带来双赢的“赢”商平台,市民的放心工程,确保舌尖上的安全。咨询热线:400-8126-998